微信
微博
Qzone

少年科学院邀请你向科学家提问啦!

来源: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

宇宙中到底有没有外星人?

时光机能被制造出来么?

人类什么时候能登上火星?

人为什么会做梦?

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

       小朋友们,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是不是脑海中经常有很多类似上面的问题会吸引你、困惑你,或许还会引起你和小伙伴之间的激烈讨论

如果有一个机会,

可以向科学家提问,

请他们来解答你心中疑问,

你会问他们什么问题呢?

以求索之问激发科学梦想

以星星火炬传承科学家精神

少年科学院邀请你向科学家提问啦!

       为了能让大家感知更多的科学魅力,以更有趣的形式普及科学知识,鼓励小朋友们深入思考,勇敢的提出“小问题”或者“大猜想”少年科学院在“六一”之际,作为献给孩子们的节日礼物,发起“我向科学家提个问”交流活动,邀请了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20位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及科技工作者来为你答疑解惑。

       在活动的互动交流平台,主要设置了“科学家精神”、 “人工智能”、“空天科技”、“生命健康”、“军事科学”、“能源环保”等六个版块,小朋友们可以选择相应类别提出问题。我们更鼓励青少年写信与科学家们交流,提出学习、生活和科学探究的路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通过甄选并在相关平台陆续发布科学家的回答和回信,优质提问者,我们将颁发电子证书予以鼓励,并邀请你参加少年科学院线下活动,与科学家面对面。

有哪些科学家会参加?

他们研究的领域是什么?

01.白武明|地球物理学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高温高压地球动力学开放实验室主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高温高压专业委员会主任。一直从事地球动力学计算机数值模拟和高温高压矿物物理的研究。获得“赵九章青年科技奖”。主要著作《地球动力学》《岩石圈物理学》等。

02.陈光南|力学、材料科学

博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金属材料和先进制造工艺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曾获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国家专利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发明创造金奖”、中国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多项奖励,以及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企业协作配套先进个人”、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生导师”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荣获国庆70年纪念章。

03.石磊|航天技术 科学精神

中国航天报社原总编辑,高级记者,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科普作家。现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国防科普委员会副主任。从事航天新闻出版工作30多年,长期研究航天发展历史,多次参加导弹、火箭、卫星研制发射的新闻报道,全程参与载人航天工程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飞船研制发射的采访,策划组织中国火箭发展历程、载人航天工程和嫦娥工程的科普图书编写,担任“钱学森与中国航天”课题研究组组长,写作航天科普图书30多部,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和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04.刘定生|遥感科学与技术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科院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副站长,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曾兼任国际对地观测卫星委员会信息系统技术与服务子工作组主席,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遥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学术职务。长期从事遥感技术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发表各种论文和报告100余篇。曾获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05.王文利|古生物学

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员,长期从事古生物研究。曾任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先后主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部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科研科普著作5部,论文30余篇,曾获北京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和第四届北京市优秀科普作品最佳奖。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授恐龙家族,退休后多次参加各类科普讲座。

06.王康|植物学

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国家植物园科普馆馆长。先后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曾先后多次赴欧美著名植物园访问、学习和工作。一直从事科学普及、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物种保育和植物引种驯化工作,长期坚持参加和组织国内外植物资源考察和采集活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委员。出版过《植物园的四季》等科普读物,为“王康聊植物”微信公众号原创作者,2015年荣获国家林业局和中国林学会共同颁发的“梁希科普人物奖”。

07.王邦平|物理学

首都师大附属中学物理高级教师。曾任北京市海淀区兼职物理教研员、物理学科带头人和首都师大物理系中学物理教学法客座教授、教育硕士生导师。现任新课标初中教材(北师大版)和北京市新课标初中教材编委。从事教育工作50余载。潜心研究教与学的规律,参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建立综合程度较高的中学物理信息技术实验室,并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基本模式。近期研究方向:物理教与学过程中的科学方法教育。

08.方念乔|海洋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土资源部岩石圈构造和动力学开放实验室主任、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地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院长。曾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指导150余名学生完成学位论文,并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百家讲坛》《地理·中国》等栏目和一些地方电视台围绕海啸、地震、洋底构造、珊瑚礁、海底矿产资源等专题做过科普讲座。

09.丛欢|化学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岗位教授、中国科学院光化学转换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市欧美同学会理事、中国感光学会青年理事会主任、中国感光学会光化学与光生物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曾获国家青年人才项目、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中国科学院引进人才终期评估优秀。

10.卢汉清|自动化技术和大数据处理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图像图形学会副秘书长,2011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特殊津贴,现任中国图像图形学会副理事长,《计算机学报》编委。长期从事图像分析理解、多媒体技术、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及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在中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0多篇。研究成果曾获文化部科技进步奖、中科院自然科学奖、国家自然科学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

11.朱进|天文学

北京天文馆原馆长,研究员。《天文爱好者》杂志主编。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理事,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工作组成员,国际天文馆学会董事。获中国天文学会张钰哲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2.孙保卫|航天技术、科学精神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原党委书记。曾多次参加我国载人航天飞行控制任务和卫星发射任务。作为航天事业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以亲身经历宣传辉煌的航天成就,诠释伟大的航天精神,分享感人的航天故事。

13.许木启|环境科学、水资源保护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曾任科学院动物所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研究室主任,中国原生动物学会理事,中国水环境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学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水生生态学、水污染生物监测的理论和淡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方面的研究。系统地研究了湖泊、河流和水库的水生生物群落变化与水质的关系及其污染防治途径。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28篇。

14.李建军|古生物学、恐龙

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员,博士,一直从事以恐龙为主的古脊椎动物学的科研、科普和展览等工作。主要研究恐龙足迹,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专著3部;并主持过大型野外恐龙化石的发掘工作,著有《生命的历史与恐龙时代》等科普著作和科普文章;完成了国内20多个自然类博物馆地质古生物展览的内容设计和布展指导工作。2011年和2013年两次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曾获中国古生物学会颁发的首届“杨锺健科学传播奖”,全国科普工作先进个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5.张劲硕|动物学

博士、研究馆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主持工作),中国动物学会科普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主要从事哺乳动物学研究、科学传播等。曾为大英自然博物馆、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访问学者。发表论文30余篇、科普文章400余篇,编写或参编各类著作15部,翻译和审校图书近300册。担任《博物》杂志特约审校,小学《科学》教材(教科版)编写组顾问;央视《正大综艺·动物来啦》《科学动物园》等节目常驻嘉宾。曾荣获阿拉善SEE生态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中国自然好书奖等。

16.张厚英|航天技术、核能源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学术秘书、高技术局局长,高能物理所常务副所长,空间科学与应用究中心和空间总体部主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总指挥,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终生荣誉理事。获载人航天工程特殊贡献奖,多次荣获国家、中国科学院、部队颁发的科技进步奖,荣获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称号。2019年荣获国庆70年纪念章。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7.张德良|力学、国防与军事科学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兼任北京大学工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学院和南京理工大学动力学院兼职教授。曾任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和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曾先后多次应邀赴加拿大、日本和德国,以及我国台湾等地工作、讲学和授课。主要从事爆炸与安全、高温气体动力学等方面研究工作,长期参与航空航天和军工领域重大项目,并发表论文200余篇。多次获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级奖励。

18.周又红|发明与创造

北京西城青少年科技馆特级教师。任中国科协青少年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专家、北京市科技教育促进会常务理事、“绿色北京、绿色行动”演讲团团员等职务。曾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环境教育先进个人、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全国少年儿童优秀理论工作者、全国十佳优秀科技教师、全国杰出科技教师、北京市劳模、首都十大教育新闻人物、北京市科技园丁等荣誉称号。从事一线科技教育30多年,主编出版30多套科普、环保教材和读物,约600万字。多次获国际奖、全国奖、北京市奖。

19.赵晓光|自动控制与机器人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委会委员,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员。北京市“翱翔计划”合作导师。致力于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应用工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

20.夏青|气象卫星与导航技术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研究员。长期利用导航卫星进行大气科学研究。曾参与我国风云一号、风云二号、风云三号卫星的研制和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校正场的建设工作。参加了我国小卫星规划和载人飞船返回阶段的保障工作。

你的疑问与思考

或将成为打开科学大门的灵感火花,

成为科学探究的动力源泉。

大胆提问吧,少年,

你们就是中国科学的未来。

正是因为有那么多相同又不同的“你”,

才汇聚起了中国科技

振翅腾飞的磅礴力量!

“我向科学家提个问”活动时间为:2023年6月1日-9月1日,全国在校中小学生均可参加。


参与方式一:扫码线上提问

参与方式二:邮寄

邮寄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前门东大街10号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辛鑫收

邮编100005

电话:010-65124399,13366502663

编辑:媒介与教育中心

思维挑战

本次访问已挑战 0 个知识点,您对 很感兴趣。

用户名:

密码:

两周内免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