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微博
Qzone

英烈千秋 | 宋哲元

来源:北京晚报

       宋哲元,山东省乐陵市人。宋哲元虽然出身于书香门第,但家境却十分贫苦,幼年便刻苦读书,勤于习武。离家前还一直免费为贫苦家的孩子教书,所以颇受乡里人的器重。

       十七岁时,宋哲元回家伴母,为补贴家用,养活两弟两妹,他不仅要教私塾,还要到城里染坊做工,帮母亲赊棉纺线,春节时卖对联。二十三岁那年,宋哲元从在陆建章家任塾师的父亲得知武备学堂招生的消息,他便从山东老家徒步走到北京,走上了军旅生涯,几经周折成为了冯玉祥手下。十余年时间里,宋哲元因作战勇猛,由士兵升为将军,不到四十岁就独当一面,成为西北军的“五虎上将”之一。

       宋哲元在治理地方时也颇有建树,他提出了“民为贵”的主政观思想。任热河都统时,宋哲元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曾在承德亲自与士兵一起种下一片桑林以供百姓养蚕缫丝;任陕西省主席时,曾提倡妇女放足,以破除封建陋习。

       “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失败,原西北军一部退居山西,诸位将领商议重组新军,共举宋哲元为军长,这支军队后来逐渐发展为大名鼎鼎的第二十九军。宋哲元反思,正是因为打内战才导致了西北军的失败,所以他提出了这支新军队的原则:“从此枪口不对内,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蒋介石想要调动宋哲元去富庶的安徽,让他任安徽省主席,宋哲元明白正是为了让他去围剿红军,这自然与宋哲元的新理念不符合,他便拒绝这次发财的机会,带领这支军队到了贫瘠的察哈尔。

      宋哲元因曾领导过多次战役,有着丰富的作战及练兵经验。当时,二十九军补给缺乏,宋哲元便仍以旧西北军的训练为依据,特别重体能及射击。值得一提的是宋哲元本人自幼习武,据家人回忆,他健步如飞,走路速度极快。为加强部队机动力,宋哲元就训练部队练“飞毛腿”,最高纪录可日夜不休,行军90公里。为练兵,宁可军官欠饷,也要冬天给士兵穿棉衣,每人配备两双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宋哲元曾向张学良上书请缨,但未获得批准。1933年“长城抗战”时,宋哲元被任命为第三军团总指挥,他提出“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口号,率军用大刀和手榴弹与日军的机关枪和大炮拼命,以近战、夜战的战略战术取得了喜峰口、罗文裕的胜利,从而暂时保住了华北地区。但二十九军付出的伤亡也极大,宋哲元为安葬英烈,在河北省遵化市石门镇买了58亩半的土地,修建了一座陵园,这就是今天的喜峰雄关大刀园。

       日军土肥见二十九军是块硬骨头,便希望宋哲元成为“溥仪第二”,想让他率团访日,向天皇臣服,但被宋哲元拒绝。

       卢沟桥事变后,宋哲元任第1集团军司令,在河北、山西等地抵抗日军长达八个月。要知道,七七事变之后,中央才给了第1集团军批复步枪10000支、高射炮12门及驳壳枪400支,而日军正处于战略进攻状态,攻势正猛。

       自平津沦陷后,宋哲元就因心情郁闷,过度劳累,患上了肾病,但他一直坚持在前线领导战斗,后来病情加重,两腿胀肿,鞋不能完全穿上,甚至不能长时间站立。在这种情况下,宋哲元曾向蒋介石透露过辞职的想法,蒋介石不知情况,请宋哲元赴宴,席间,佣人端上米饭,宋哲元说:“我不能吃饭”,蒋介石误以为宋哲元是北方人,不习惯吃米饭,便让后厨换馒头,但宋哲元表示馒头也不能吃。此时,蒋介石仔细端详宋哲元,才发现他早已经是满脸浮肿,口眼歪斜,这才安排宋哲元调任第一战区任副司令长官。

       后来,宋哲元又不幸患上了肝癌,只好前往后方南岳任军事委员会委员。此时的宋哲元仍心系抗日前线,但他病情恶化,根本无法在沙场奋战,只能撰写抗日文字抒发未酬壮志。他曾在衡山石壁刻上 “不教胡马度衡山”一行大字,不仅抒发自己希望像汉代的飞将军李广一样保家卫国,也表达了自己对日寇的痛恨。

       宋哲元还经常怀念以前的袍泽,尤其是在南苑之战中为国牺牲的战友佟麟阁和赵登禹。为了纪念两位英烈,1938年10月,宋哲元在南岳修建了一处“双忠亭”,并亲手用毛笔题写碑铭。

       1940年元宵节前后,宋哲元来到四川绵阳养病,这里是他和妻子常淑清完婚的地方。此时的宋哲元早已病入膏肓。当年3月底,汪伪政府成立,消息传来,宋哲元强打精神,倚在床上,由人代笔,写了一封谴责汪伪、支持抗战的信。又将这份信抄录一份,送至33集团军司令部,提醒以前的旧部提高警惕。随后不久,宋哲元就和基本处于昏迷状态,但口中仍时不时喃喃道出抗战之类的话。

       1940年4月5日,宋哲元病逝,终年55岁。国民政府追赠他为一级上将。蒋介石亲笔题写了挽联:“砥柱峙中流终仗威稜慑骄虏;星芒寒五丈不堪殄瘁恸元良。”周副主席也亲笔题写挽联:“失地未收回虎威昭垂芦沟月;绵阳惊不起鹃声啼破锦江春”。

宋哲元 题字

任职:宋哲元(1885-1940)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集团军总司令。

释文: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宋哲元,廿二,三,十五。

编辑:季泳妍

思维挑战

本次访问已挑战 0 个知识点,您对 很感兴趣。

用户名:

密码:

两周内免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