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千秋 | 郁达夫
来源:北京晚报
方志敏、赵一曼、刘志丹、江竹筠、董存瑞、邱少云、雷锋、欧阳海……无论是战火纷飞的革命时期,还是岁月静好的和平年代,都有许许多多的英雄,为了民族独立、人民幸福、国家富强,不顾个人生死,甘愿奉献牺牲。“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这正气丰盈的诗句,正是英烈精神的生动写照。他们的名字彪炳史册,永远感召后人;他们的事迹激荡人心,传递浩然正气。
郁达夫在悼念鲁迅时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为可悲。”为国为民献身的英烈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大爱情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达夫为革命烈士。1983年6月20日,民政部授予其革命烈士证书。2014年,郁达夫的名字被列入全国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对此荣誉,郁达夫在长眠的南洋地下也可以感到欣慰了吧?孔夫子所说的“求仁得仁”,用在郁达夫身上是极为合适的。他在九一八之后就致力于抗日宣传,后期更是不遗余力,并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最终也是因此而惨死在了日寇的屠刀之下。郁达夫49岁时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岛上。彼时已是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两周之后。如果不是因其积极的抗日宣传而被日寇杀害,郁达夫或许还可以再活30年。并写出以自己在南洋工作,尤其是最后三年多隐姓埋名的流亡生涯为题材的长篇作品。读过或者仅仅浏览过12卷本《郁达夫全集》就可以明白,郁达夫远远不只是一个大家所知道的小说家。他还是一个政论-时评家、文学批评家、外文翻译家、书家和伟大的爱国志士。 在当时的文人中,有三个人的旧体诗极佳,分别是鲁迅、郁达夫和苏曼殊。古风之韵,不让前贤。郁达夫称得上侠骨柔情,铁血丹心。他的书法风格独特:一是字形欹侧,一般人都是右高左低,独独他是左高右低,猛然间会觉得是“反书”;二是字形间独特的连带处理,多用实笔,形成特别的节奏感和视觉效果。
郁达夫 题字
任职:郁达夫(1896-1945)新加坡文化界抗日联合会主席。
释文:我们这一代,应该为抗战而牺牲。力夫学兄,郁达夫,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八日。
编辑:季泳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