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健康成长 育时代新人
您好,请登录
注册
个人中心
退出
二更视频专区
56个民族的婚礼
过去一年半时间,三兽和小姬一直行走在“旅婚”的路上。他们穿越整个中国,穿上56个民族的传统服饰,拍摄了56套独一无二的结婚照,为彼此的爱和梦想留下了美好的印记。
雪岭云杉
在新疆天山北坡,有一条连绵千余公里的雪岭云杉林。
无声京剧
小米热从十岁开始学京剧,她天生是个聋哑人。老师说:“做京剧这件事已经融进她的血液里了。”
游针绣凤
2008年,汉绣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绣据考证是中国最古老的绣法之一。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其大可比天地日月,其小可如芥子露珠,向上可飞腾至日月,下降可沉入山川地下。
摔跤少年
摔跤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就像一颗种子,不知不觉在心里扎下了根。
90后汴綉传人
主修艺术设计的李鸣将现代审美引入汴绣,推陈出新又不失古风典雅,她推出的一系列汴绣新作颇受年轻受众的喜爱。
萌娃老腔
许家润今年4岁,是京东大鼓第四代传人,天赋异禀的他最喜欢登台演唱,3岁开始参加 CCTV《星光大道》、《非常6+1》、《了不起的孩子》等节目。
我们的日记
最好的爱就是陪伴,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就不可重来,妈妈只能让你好,很好,更加好!
太极女传人
不可否认传统拳术日渐式微,摆在这名80后面前的是,如何普及太极拳,让它走进年轻人的世界。
雕琢
刘淑池来自有“木雕之乡”之称的大理剑川,她想通过精心雕琢的作品,来记录各种各样的民族故事。
读书日
阅读是获取时间的另一种方式, 我们都盘桓在这时间里,被读过的书捏成了如今的形状。
博格达峰 | 新疆
当火车进入新疆吐鲁番地界,博格达峰即刻映入眼帘。
我的父亲母亲
谭建华和麦素梅年少相识,两人由亦师亦友到相知相爱,年过花甲还自驾游遍半个中国,遇到清净的好景色,就用小提琴奏上一曲。他们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相携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
高空任务
肖瑶是个武汉姑娘,在八一跳伞队已经12年了,千米高空的跳伞她跳过4600次。
发光的孩子:小小“戏精”
3岁学京剧,7岁得小梅花金奖,陶妙颖第一次在公园听见京剧的时候就迷上了。
发光的孩子:小戏骨刘姥姥
罗熙怡,10岁,生活中她是别人的开心果,想把最真实的一面展示给大家就可以了。
江布拉克
每年8月,江布拉克的万亩麦田开始依着山势由低到高逐渐成熟,风一吹,大地就被渲染成一片金色。
鹤魂
世界仅存三大丹顶鹤种群,只有中国扎龙种群仍保持自然迁徙。
绿野仙踪
涨水为渡,落水为湖,武汉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里有珍贵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如同水上森林绿野仙踪一般美丽。
生活启示录
邵夷贝等音乐人前往沱沱河长江源头,与环保人杨欣对谈,以及用音乐传播环保概念的故事。
最美的橄榄绿
这是一份辛苦,责任重,崇高,有成就感,又非常有血性的职业!
我的舰 我的家
杨双峰是一名陪伴了南昌舰十年的退伍老兵,他说:“脱下军装,我要继续陪伴南昌舰,让更多的人认识海军,热爱海军。”
发光的孩子:爆裂小胖
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是有节奏的,对12岁的陈家乐来说,拿起鼓棒就是掌握这些节奏的方法。
薛刚的采访手记
十几年来,薛刚一直在纪录老兵的生平,唯愿“每个人都知道我们这个国家是哪里来的”。
西湖绸伞
18岁就跟着师傅学习稠伞手艺,一做就是30多年。选材、剪材、制伞,20道工序他一人纯手工完成。
花开不败
2008年,老赵应邀在南京民俗博物馆开出了绒花坊,开始重操起这份挚爱一生的事业。
一笔湘承
黄老不顾兄弟姐妹的放弃和妻子的反对,依然恪守100多道工序,选上等材料,专心做好每一支毛笔。
铁甲少年
今年十分火爆的铁甲竞技节目中,有一组叫做“正负极”的选手跟其他队伍比起来有些不大一样。
我的拳王爸爸
彭碧波八年前开始征战各地的武术大赛,通过比赛证明自己,证明唐手拳的价值。
无尽藏
李东海从小就喜欢琢磨各种字体,他的汉字是“画”出来的。疯狂的时候,他日写千字,独创了极具个性的墨行体。
黄土地上的足球梦(上)
14岁的王明明是一名前锋,虽然身高不高离校也远,但他仍将每天的练习坚持了下来。
跨越世界的边界
徐莹,朋友都叫她小C。从一个纪录片受到启发,从新疆喀什出发,重走丝绸之路。
故土之音
一次音乐聚会让恩特合达萌生了要复原民族古乐器的想法,于是他放弃了原本优渥的工作条件,开始研究和制作满族古乐器。
箜篌行者
鲁璐是中国青年箜篌演奏家。2015年开始,她带领箜篌团队沿丝绸之路先后6次走进新疆,往返10次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行程近6万公里,一路寻找中国箜篌文化之源。
刀锋之上
老卜凭借诚信和30多年的磨刀手艺,养活了一家4口人,也获得了整个市场的感情和信赖。
追光40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研究光纤四十年,从一开始提出想法被大家的不被肯定,自己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实验,到后来改革开放,自己成为了光纤通信项目的总工程师,成功拉出了中国第一根石英光纤,为中国的光纤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湿版摄影
摄影艺术家王岳君拥有40多年的摄影经验,在12年一次欧洲旅行的途中,他发现了湿版摄影技术,爱上了湿版摄影独特的影调。
我为土壤发声
陈能场是一名“土壤医生”,在韶关进行了8年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还用视频和漫画进行相关知识的科普,他希望每个人都能认识到土壤的重要性:“如果我们的土地不健康了,种出来的粮食还能健康吗?”
树学家
树先生曾经说过:“树木是一种特别有意思的东西,它和人一样会呼吸会成长,每种树都有自己不同的脾气和特点。”
千年活字
中国四大发明的活字印刷,从选材到刻字到检字到排版再到最后印刷,每一道工序,都是历史的传承,是千百年来的记载。
指尖上的修行
缂丝工艺通经断纬,两面相同,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更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
小小摄影师
今年三岁的哈菲孜最喜欢和爸爸一起出门街拍,从街头巷尾到集市巴扎,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挂着爸爸给买的相机完成了上千幅作品的拍摄。
字缘
本片讲述了一名中国美院的保洁员与写字的缘分。
希望之光
王梁超,西北政法大学的体育老师,从1996年开始免费教小孩踢足球。22年间带过上千个学生。
布鞋一双
2015年唐昌布鞋在赖淑芳女士的领导下荣获郫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乡梦
黄伟舜结束北漂后,回到富春江边打造了石舍香樟部落。在这里种花、养殖,把乡村梦想分享给更多人,他说:“我一直在造梦,但更重要的是我脚踏实地。”
山中乐园
林美珍是仙岭村的支教老师,她把废轮胎、纸盒等变成“运动器材”,为山里的孩子们搭起了乐园。
老「玩」童
林得时是厦门市闽南童玩项目的非遗传承人,虽然年已七旬,但充满童心的他对于儿时记忆中的各种游戏和玩具都还记忆犹新,宛如一个“老顽童”。
南来有琴人
阮延俊将把古琴文化、中国古文化带回越南家乡传播,这就是他的终极梦想。
运河边的阿拉伯风情
里运河边有家阿拉伯风情的餐厅,老板夏威早年在阿拉伯世界游历。近年他将阿拉伯的热情与美味带回家乡,并将一带一路的大方针,浓缩在一个小馆子里。
又见龙门
京剧《新龙门客栈》改编自香港同名电影,这也是国内第一次将武侠电影的经典搬上传统京剧的舞台。
发光的孩子:舞精灵 秀女王
05后的安芷萱,不但是个学霸,街舞也是battle无敌,堪称文舞双全。
滑板创客
郭文斌从最初的滑板运动爱好者,到东北地区最早的滑板创客,滑板制作的每个步骤他都亲自完成。
锔瓷匠人
焗瓷,一项传统手工技艺,将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修复起来。
行走的历史
黄琼芬结合苗族文化的元素,把女儿成长的经历“缝”进嫁衣里,如今女儿四岁了,嫁衣已经初步成型。
东方狂欢节
火把节是彝族人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大家都欢聚一起载歌载舞。
火车站里的守望者
73岁的火车站退休职工刘镜辉,每天推着学雷锋的小车在火车站义务为旅客修鞋修伞修行李箱等,一共花费了12万。
开往童年的小火车
“少先号”小火车,全中国第一条由儿童运营的铁路,孩子当乘务员售票员,从不出错,至今已运营60多年。
漆彩世界
漆画,是从有着8000年历史的传统漆艺中脱颖而出的民族画种。
麦秸起舞
麦秸作画可追溯到隋唐时期,它融合了国画、版画、剪纸等多项工艺,有近20道工序。
修古书的人
宁波天一阁古籍修复小组成立于1996年,正是这个小组当中的古籍修复师,用自己的双手使那些被虫蛀、发霉、损坏的古籍重获新生。
微光
何陈奕坷患有先天弱视,视力低到只有匍匐在黑板上仔细看,才能看清一个和脑袋差不多大的汉字。而音乐,打开了她的另一个世界。
龙鳞书匠
张晓栋是一位手制书艺术家,也是龙鳞装的非遗传承人,经过不懈的努力,他复原了几近失传的龙鳞装工艺,完成了8米多长的龙鳞装作品《三十二篆金刚经》,重现了清代画家孙温笔下的《红楼梦》。
南山南|新疆
新疆南山风景区地处乌鲁木齐市以南,这里雪峰高耸、林木葱郁、花草遍地、泉水淙淙……
Thomas看世界
2016年,储为民辞去了稳定的软件工程师工作,成为了一名全职户外风光摄影师,截止到2018年,他已经徒步拍摄了世界上最高的十座雪山。
十年一画
姚淑龙42岁那年,他决定修复并临摹毗卢寺壁画。他与外界隔绝,闭门作画十年,再现了石家庄“小敦煌”。
寻找雪豹
付强,四川鞍子河自然保护区保护科科长,从事动物保护已有10年,每年他都定期组织人员上山巡逻。
唐卡情缘
濒临消失的唐卡矿物颜料,将这门古老技术传承下去,让灿烂的颜色能在数千年后仍然鲜艳如初。
笔生杭色
吴理人已经画了三十多年的老杭州了,被称为“画说运河第一人”,那些杭州的原始风貌都被他记录在了画里,人们通过《钱塘里巷风情》了解老杭州,也知道了这个热爱画杭州的人。
纸上生花
本片以王少丰制作苗疆大型剪纸作品为主线,真实地记录王少丰先生制作剪纸的过程,以此来展现匠人匠心。
点翠
点翠是中国传统的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完美结合,自古帝王的服装、王后的凤冠就采用翠鸟鸟羽作为装饰。
在下左手韩
左手韩,一个周星驰推荐,拥有百万粉丝、亿万阅读的漫画家,但在生活中却是个被小学生外甥嫌弃的舅舅?
画故事的熊
提名国际安徒生奖的插画家熊亮,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却自学成才,拥有绘本作品《小年兽》《变形记》等。
我的天涯海角
57岁的游必生是天涯海角景区的一名金牌摄影师,他已经在景区工作了40年。从日出到日落,从碧海到奇石,每一处风景在他相机下能拍出最美的一面。
结构电影
《霸王别姬》中喧闹的市井胡同,《十面埋伏》中唯美的牡丹坊,《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华贵的菊花台……杨占家的美术手稿让无数经典诞生。
布染铅华
邓梁从事的是植物染色工作。植物染色就是提取植物当中的色素,然后染到纺织品上面。
万物声
辽阔草原上的蒙古人,在牛羊成群、骏马闲走的环境中,在游猎和驯化牲畜的生活中,学会了与动物说话,与自然交流。
张大爷的火车王国
63岁的“火车少年”张久安,花了5年时间建造了火车王国。他一开起车来,自带迷人光环,让人心跳加速,简直秒杀无数小鲜肉!
海底清道夫
从2009年开始,陈雷专门利用闲暇时间潜水海底捡拾垃圾。
发光的孩子:足球小将
在足坛人士眼中,欧阳嘉鑫是个足球天才,但父亲希望他的童年能快乐踢球。
最后的残片
唐三彩是唐代一个特殊的艺术门类,唐代人如何生活都有体现。
心灵感冒
抑郁症患者讲述抑郁症的症/因/愈/梦。
捏造
郎佳子彧,90后男生,“北京面人郎”的第三代传人。出生于手艺世家的他,自小便对捏面人有浓厚兴趣。当别的孩子跑外头疯玩的时候,他则乖乖待在家中跟着爸爸学习捏面人。
天山守望人
位于新疆天山脚下乔尔玛烈士陵园,是为了纪念修筑独库公路牺牲的烈士们所建的。
侗寨里的春天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家人团聚的每一天都像盛大的节日。
我的航海日记
随“青岛号”大帆船参加13/14年克利伯环球帆船赛的全程比赛,历经近11个月的时间,航程4万多海里绕地球一周,完赛后宋坤成为首位完成环球航海的中国女性。
发光的孩子:冰球小将
9岁的王单晨起初接触冰球,只是爸爸想通过这个对抗性极强的运动,增强他的体质。
南国红豆
欧凯明13岁入行学习粤剧,从艺40年,从备选演员到当家台柱,他对待舞台不敢松懈一分,因此两度获得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梅花奖”。
文物侠侣
湖北省博物馆有一对夫妻书画修复师,分别叫赵晓龙(男)和张晓珑(女),他们名字相近,都是1988年出生,而且是同一年进入博物馆工作。
精灵皮影梦
三个袖珍人组成的精灵梦皮影艺术团,在这个世界里为梦想发光。
板报阿姨
南大宿舍保洁员吴立娣画的网红黑板报,对比实景,简直就是复刻,于是一夜之间刷爆南大学子朋友圈,人民日报也点赞!
元宝的三国世界
为了陪伴儿子的成长,元宝3岁那年,有且辞职了。他耗费4年时间,将《三国演义》转换成了孩童能够读懂的文字,把《幼三国》送到了儿子手上。
少年十一岁
不知道你十一岁的时候对未来有什么概念,这位小小少年的心里却充满了对诺贝尔文学奖,奥斯卡最佳电影配乐以及美国朱利安音乐学院的无限向往。
经纬人生
郝乃强有另外一个名字叫“经纬”,原来他是一名住在苏州十年的80后的非遗缂丝守艺人。
芭蕾女孩
马明皓是广州芭蕾舞团的独舞演员,为了完美的旋转跃起,每次排练她都全力以赴,有时候一天要跳坏三双舞鞋。
抚顺煤雕
产自西露天矿的上品煤精,设计新颖,精雕细琢,一件件作品真实生动、神形兼备。
96平米教室
一间颜色丰富的96平方地理教室,地理老师沈爱花带领孩子们突破960万平方千米的疆域,看到了大大的世界。
【时代新人】拉丁舞or足球:10岁女孩的初心之选
今年十岁的刘萌,拉丁舞10级,但她却更爱踢足球,她是学校里的女足小队长。
父亲的胡杨树
为了抢救胡杨树,班都爷爷先后挖了11口井,一生守护在这里不离不弃。
脸谱郭
郭石刚,一个绘制脸谱的手艺人,做这一行已有17年。
动漫吧,昆曲
台湾漫画家抛开盛名转向大陆发展国漫,偶迷昆曲并创作昆曲动画,不为名利,用动画助力传统艺术,实现自己的昆曲梦。
天梯信使
杜登文是壶瓶山的送信员,他被人称作天梯信使。天梯,是悬崖峭壁间连接一山与另一山的一截木梯。水桶寨天梯的垂直角度几乎有90度,共有24步。
收藏电影的老兵
中国第一个电影拍摄地是昆明,中国第一个售票电影院建在昆明翠湖,中国少数民族经典电影诞生地在云南……
担复兴大任 做时代新人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我在珠峰捡垃圾
2018年4月30日,鲁达作为理事长,参与了我国首个高山环境保护基金会西藏喜马拉雅高山环境保护基金会的成立。
植物猎人
杨宗宗虽不在研究单位工作,但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爱好及追求,每逢节假日就去野外采集标本,观察、研究、发现问题是他最大的乐趣。
铁笔生花
烙画是用烙铁在木板或丝绢作画,通过控制烙铁的温度和速度来呈现深浅不一的颜色。
啸天说诗
2014年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名单一经公布,学界和媒体瞬间炸开了锅,“堵住了柳忠秧,万万没想到评出个周啸天”。
兜的心语
受母亲影响,张义从小喜欢古代的丝织品,近20年来她收藏了上千件古典肚兜,在修复好的高家大院内开了一个古典服饰博物馆,她说:“肚兜传递着博大的母爱,博物馆圆了我的梦。”
自由的艺术
四季是“封神”电影概念设计师,也是末那工作室的手办原型师。
诗书年华
韩墨言,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学生,《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季军。她在难度最大的超级飞花令对决中脱颖而出。
彝绣
昭觉彝族服饰被称为“穿在身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李翠秀,一个香港人,她看得到彝绣的美,想要传承日渐消失的彝绣文化。
富阳花海
在距离杭州市中心一个小时车程的富阳鹿山街道,竟还有一片1200亩的紫色花海,让人顶着38度高温也要去拍照打卡。
滑板人生
为了重新出发,那些走过的路、摔过的跤、受过的伤,付出多少努力都值得。
比金子还贵的泥
龙泉印泥创始于清代康熙年间,曾是皇家御用贡品,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黄土地上的足球梦 (下)
志丹县参与足球活动的有5000人,36所学校开展校园足球,有60多支青少年足球队、12支集训队。
我在苏博做志愿
006年,苏州博物馆第一次招募志愿者,从那以后,陈东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去苏博做志愿,做义务讲解,把苏州的历史文化知识,以热情的方式分享给观众。
零零后诗人姐妹花
在姜爸爸眼中,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
超级义工
易复刚现在是湖南省市博物馆的志愿讲解员,他也是湖南省第一批文化志愿者,从03年至今已经干了15年了。
用青春讲述西柏坡
西柏坡纪念馆有一批年轻讲解员,他们唱民谣、打快板,用创新形式向游客讲述西柏坡,他们说:“我们年轻一代有责任把这段红色历史传承好。”
哪一刻发现父母老了
从哪一刻开始,你发现父母老了?
飞阅中国
崇山峻岭、林海雪原、万马奔腾、河湖交错......吕凤霄飞行3000多公里航拍中国,拍摄40万张照片,组照《鸟瞰神州》一发表就刷爆网络。
映像生命
赵欣,一直从事医疗摄影,用照片记录生命变化的过程。
采神奇蘑菇的小姑娘
一个采“神奇”蘑菇的小姑娘,坚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很棒。
杭州故事:纸伞人家
在刘伟学心里,油纸伞不光是用以避雨,它还应该符合现代人审美、符合人体工程学,更精致、更便于携带。
杂技小子
唐哲6岁学习软钢丝,每天有8个小时在钢丝立、卧、行、跃、骑,凭借杂技剧中写意飘逸、行云流水的表演获得中国杂技最高奖,青春是由血汗和泪水凝聚而成,但他从不后悔站在这个舞台上。
再相遇1978
40年像是一个轮回,当年英姿勃发的青年学生,经过时代洗礼,又回归到学生身份。
一生声
龚正自称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起来的,他继承父亲的衣钵,将数十种云南少数民族乐器演奏地美妙动听。
猛禽守护者
每年9月底,范强军都要带队在山上住两个月,将野生鸟类捕捉后套上标有编码信息的脚环,这对于研究、保护鸟类及其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遇见大运河
一部舞剧,将大运河的前世今生、命运动向都刻画得淋漓尽致,也将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使命感植入人心。
时光洄游
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把自己比作一只在城市盘桓已久,想要回归出生海岸的海鸥,用沧桑又浑厚的声音娓娓道来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钟楼之下
历经600年风雨,钟楼注视着这座城市的芸芸众生,它是这座城市的封面,是所有西安人心里最深处的情怀。
舞动黔风
乌宏志,是一名专业的现代舞者,在他看来,任何地方都能成为现代舞表达的舞台。
厦门遗珠
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珠绣”来展开,同时以传承人谢丽瑜女士作为切入点,以一个传承人的身份揭开非遗神秘的面纱,展示非遗的非凡魅力。
纸短情长
温秋雯从小就喜欢做纸雕,她把传统的山海经神兽、岭南文化元素融入作品,创造出一个有梦幻锦鲤的童话世界。
守望者
通过海防军人杨相敏,了解部队军人的生活、训练,春节期间是什么样的?他们在背后付出了多少汗水和泪水。
那场盛大的民族婚礼
和育苗是纳西族人,她主办的是纳西族传统的东巴婚礼,没有白色婚纱,也没有钻戒,却仍然令热恋的情侣无限向往。
突然旗袍来了
24岁的张突然是沈阳一名“网红”设计师,身高184,长相帅气的他,却爱做刺绣,更爱做旗袍。
蝴蝶王子的昆虫世界
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被誉为“亚洲最大的昆虫博物馆”。
飞
张保玉对滑翔伞的热爱,从开始接触就一发不可收拾,他坐着轮椅实现了复飞。
仰望星空的人
谭巍是湖南省天文协会会长,从初中看一本UFO故事书开始萌发对天文学的热爱,在成长之路上不断努力探索星空,因为没钱买性能好的望远镜就决定自己磨制,至今为止,他已经做了100多台天文望远镜。
西游火焰山
从半空中俯瞰这片土地,寸草不见,飞鸟匿踪,唯有莽莽的群山,裸露着赤褐色的肌肤,像条条巨龙蜿蜒起伏。
赫哲人家
赫哲族一年四季的饮食都离不开鱼,冬去春回,赫哲渔民开始修船织网,整理捕鱼工具,撒开了捕鱼的丰收网。
天安门日记
高源是现在资历最老的天安门摄影师,39年来,他在天安门广场拍了50多万张照片。
中笑书屋
抗美援朝老兵李海兰1980年在自家办了一个图书屋,免费给附近的孩子提供图书和辅导。
东崂传拓
“传拓看似很简单,其实需要很深的功夫和经验。 ”
发光的孩子:小小书法少年
张晓博1岁时仅靠听就能从卡片里找字,他说:“长大想做书法老师,教我爸写。”
追求美好而时尚的思政女教师
20年来,高中思政课老师蒋一平,创新情景课堂,寓教于情,受到学生欢迎。
耄耋创客
钱先生深刻感受到,核技术完全有能力在更多领域造福更多人。
壁画使者
徐东良是一名高昌壁画的守护人。1992年,他从东北来到新疆从事壁画的临摹研究工作,26年间,吐鲁番9个千佛洞近千平米的壁画基本都已完成了临摹。
挂壁人
为走出大山,董山有和父辈们曾花11年时间在悬崖峭壁靠人工凿出了一条公路。
穿梭时空的深圳相册
一万天,数十万张照片,从满目荒凉的土丘,到灯火辉煌的大都会,80岁的韦洪兴,亲历了“3天1层楼”的深圳速度,也用镜头见证了38年的沧桑巨变。
慈爱园的孩子们
湘西州慈爱园成立于2015年8月,在湖南省率先探索尝试了孤儿“集中供养”的救助模式,现已供养125名孤儿。
航母老达人
刘世禄,曾为国家军事博物馆制作模型。年逾古稀的他为了追寻未完成的海疆梦,把自己的退休金全部搭进热爱了41年的军舰模型中。
刻版人生
金陵刻经处即将迎来一名暑期实习生,90后世界级“非遗”传承人王康第一次要当师傅了。
荒野守护者
上海的物种保育者“虫哥”郭陶然希望在未来在城市里动物和植物和我们的人应该是可以和谐生存的,可以让动植物和人类共同分享利用这样一个环境。
与龙共舞
85后小伙赵闯画“活”了史前巨兽,在他的笔下,齐聚了1000多种恐龙,逼真得会让人以为置身于《侏罗纪时代》。
守艺之路
作为金坛刻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杨兆群一生致力于刻纸艺术。
新太原 夜未央
在延时摄影的视角下,我们看到了太原这座城市与众不同的风情,古老、清新、传统、现代。太原这座城,正在成为一座奋斗者之城。
起舞的民族面人
梁俊利,是云南面塑传承人,做了30多年面塑,她的作品获奖无数。
发光的孩子:我十一
11岁的何天成是一个与大家想象不一样的零零后。
求生之路
芦晓飞,艺名“阿福肉”,曾经是太原说唱的领头人。因为一次伤病、父亲的住院和年龄的增长,后来在圈子里被边缘化。现在30岁的他重新找回说唱状态,将太原文化与说唱相融合,创作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
你好·惠若琪
惠若琪从奥运冠军转型解说员,“女排主攻队长惠若琪”变成了“解说惠若琪”。
指路爷爷
柏运高,今年77岁,从2010年开始,他在公交站义务给人指路,每天都要站两到三个小时。虽然有时会遭到怀疑和误解,但爷爷一直坚持着,看到需要帮助的人得到了帮助,爷爷特别开心和满足。他说他要做到再也做不动为止。
【时代新人】发光的孩子:小小篮球少年
篮球小子郑泽林今年七岁,球也打了七年。像偶像库里一样,他擅长投篮,现已是U8篮球联赛MVP。
闽剧小生
林特是一名闽剧老师,如今闽剧日渐式微,为了发扬闽剧他开始在咖啡馆、书店这些年轻人聚集的地方唱。
纸上乾坤
孙秀英从事剪纸艺术30多年,她的套色剪纸堪称一绝,用严谨的构图和细致的手艺,在盈寸之间剪出了色彩层次堪比油画的作品。
显示更多
网站登录
用户名:
密码: